在你的面前我是真實的那個自我
在你的面前我的溫暖是否在心中
是否我曾烙印過那個腳步或影子
還是我只是一個替代品
還是我只是填補一個空缺
亦或這不是真實的自我是別人的影子
從小總是聽著很多的俚語,很多話總是有它的典故
有時仔細聽聽想想真的不得不佩服那些老人家的智慧
但是有時想想是那個年代的產物但是否真的適用很多人身上
我聽過很多大人這樣說著:若真的有一天要嫁但是只有死丈夫的與離婚的
要選擇前者,因為那個會疼老婆,而後者會有第一次就會再有一次......
從小我聽著,也看著很多的例子,但是今天當我翻開劉傭的書
有一段話:「坐的位子是前一位皇后留下的寶座,坐上一位皇后的影子
.....告訴你們,要嫁,寧可嫁給離婚的,也別嫁給死去老婆的,尤其不
能嫁給中年喪偶的,因為它的黃金時代都是跟亡妻一起渡過,.........
嫁給他,只是個軀殼,讓他幻想,裡面住的是前一個老婆」..取自愛是一種美麗的疼痛(劉墉)
同樣的一句話,卻是兩極不同的想法
或許每個人也在想著這兩個情況那個好
但是為什麼老人家一定要這樣下一個結論亦或是問這樣的前提
難道不可以,不可以不是這兩者其中一個嗎?
兩個都有其道理,你若問我覺得那個是何理,我會想著
那你是遇到怎樣的一個對方呢?因為當我慢慢長大
我看著離婚在結婚的,真的如老人家說的那樣不幸福嗎
亦或在死去之後遇到的一個人就在懷念過去..........
我還是想著你是遇到怎樣的一個他或她呢...
但是這句話讓我想到另一個問題,當我們遇到的眼前的那個人
他(她)是在共同創造回憶,亦或只是在重溫過去的往日情懷..
亦或只是在空白處填補所謂的寂寞
每一個人在出生之後就會擁有只屬於自己的很多故事或插曲
當他(她)出現在你面前時,他們都有著許多的過去,我想連自己都是如此
那若當我們也有著過去的故事,其實我們為什麼也要求對方沒有過去呢
昨天聽著朋友說著自己的事:他問我他會不會很笨,過渡期太長
我想那是一個過去的故事,只屬於在他心中的故事,會去想到很自然
我笑著對他說,不會~.....其實那時我想跟你說,朋友那是一個過去的故事
站在朋友的立場,我尊重你的過去,也期待著未來(這句話也是在說給自己聽)
因為有過去,我們才有現在
因為有快樂,我們懂得珍惜
因為有曾經,我們才有回憶
因為有傷痛,我們知道改變
因為有生命,我們才懂幻化
那書中說的你坐的是前一個位子...
那已經不重要了,因為現在是一個新的開始
那已經過去了,所以那是我與你創造的彼此的故事
那印子是否烙印住,亦或在生命空隙填滿寂寞
那是一個不可而知道的答案,但那個答案不在我的考卷上
因為我已經寫下那個答案,也繳交了那一份考卷,因為那是一個過去式
但亦會有另一張空白的紙張等著我在填下,這樣寫下的那一個是現在的答案並非遊疑...